张子飘首个美术馆级个展,今日上海开幕

张子飘首个美术馆级个展,今日上海开幕

“张子飘:月震”展览现场

龙美术馆(西岸馆),2022

摄影:shaunley
今天,“90后”代表艺术家张子飘在国内首个美术馆个展“月震”开幕,向观众呈现她近两年创作的21件全新绘画作品。
在最新创作的画面中,张子飘塑造的身体愈发抽象,用曲线塑造肉体,形成“团块”之感,颜料自然流淌,或融合、或“冲突”,让画面不再静止,动势更加强烈。她说,“我至今无法特别好地权衡‘肉与灵’间的平衡,所以我的画面那么纠结、缠绕。”

2019年至今,张子飘的创作逐渐从感性靠近理性,具象演变为抽象,从女性的视角出发走向更大的世界。

张子飘首个美术馆级个展,今日上海开幕

张子飘在“月震”展览现场

展览开幕前夕,一条艺术对话张子飘。她对我们说道:“是艺术给了我身份的认同感,在此之前我一直在想,自己的身份究竟是什么。”

张子飘首个美术馆级个展,今日上海开幕

张子飘首个美术馆级个展,今日上海开幕

张子飘首个美术馆级个展,今日上海开幕

“张子飘:月震”展览现场

龙美术馆(西岸馆),2022

摄影:shaunley
具象内容(例如花卉、肉体)是过往解剖张子飘作品的一个切入点,习惯性地透过具象因素挖掘她作品背后的情绪与撕扯,使得观众在新展对外公布时不禁思索“月震”与张子飘的新作之间是否存在一定关联,这得到她直接的否定。
张子飘首个美术馆级个展,今日上海开幕

张子飘《一个岛屿》2021

布面油画 190×190 cm

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张子飘首个美术馆级个展,今日上海开幕

张子飘《贝母 01》2021
布面油画 240×190 cm
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月震其实是形容月球上频繁发生的地理问题,像是地球上的地震,虽然月震发生的次数非常多,但因为与我们距离遥远,很难被感知得到,我在想这样的东西是否就像人类的内心活动或思想活动,它包括人与人之间的感受,但因为我们都是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感受不到世界上另一个人内心的情绪时,难免有些悲伤,却又增添许多诗意。”

张子飘首个美术馆级个展,今日上海开幕

张子飘首个美术馆级个展,今日上海开幕

“张子飘:月震”展览现场

龙美术馆(西岸馆),2022

摄影:shaunley

这次在“月震”现场展示的新作,带给观众许多耐人寻味之处,例如张子飘笔下的果实虽然处在庆祝和狂欢的状态中,整体氛围看似生机勃勃,实际上却是用腐烂的尸体或器官组成,它们被暗藏在一切祥和的更深处。

张子飘以这样的方式,试图将关注点从女性纠结、细腻的情感部分转移到她们更加浑厚和坚韧的一面。“这次我想表现的是女性柔软之外,还有更加强有力的一面。”
张子飘首个美术馆级个展,今日上海开幕

张子飘在“月震”布展现场

摄影:Olivier Grignard,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过去近2年的时间里,张子飘的创作状态与精力都十分充沛,她没有受到外界的过多干扰,许多项目的完成也十分爽快。

“我的心态一直都比较稳,前阵子北京和上海都有受到疫情的影响,许多展览计划喊停,但我在这之前将‘月震’里的作品都完成了,除了展览的时间推迟以外,其他的事情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
张子飘首个美术馆级个展,今日上海开幕

张子飘《角斗场 12》2022

布面油画 250×200 cm×3

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张子飘首个美术馆级个展,今日上海开幕
张子飘《心脏 09》2022
布面油画 250×200cm×2

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观众在这场展览上,还能看到许多张子飘新创作的大尺幅作品,从她的创作习惯来说,如果画作的尺幅在4米至6米左右,张子飘便无法同时兼顾两幅作品。
“大尺幅的作品牵扯的精力太多了,只能顾得上一个。如果精力分散的话,画面的掌控也会比较散。”而如果是创作两米左右的小作品,张子飘便会同时创作两幅,“油画它有一个干的问题,需要好几天的时间让颜料干透,如果我只盯着一张小画去画,效率实在是太低了。”
张子飘首个美术馆级个展,今日上海开幕
张子飘《蜡烛》2021
布面油画 230×180 cm
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张子飘首个美术馆级个展,今日上海开幕
张子飘《角斗场 11》2021
布面油画 230×180 cm

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尺幅的大小我是没有偏好的,有些画就适合放大,有些画则适合小一点,画大画的时候,会觉得自己也被放大,这跟身体有关系,大画舒展的可能性会更大,也会更加自由澎湃一点,画小画的时候则是有一种暗自的掌控力,有节奏在其中。”

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或许是都不需要打草图,张子飘喜欢在画面中去寻找下一步,对她来说,在画中寻找最后的终点,才是更有灵性的一种方式。“这跟我的性格有关系,就算我先打个稿子再作画,我也一定会弄得面目全非。”

张子飘首个美术馆级个展,今日上海开幕

张子飘《角斗场 10》2021
布面油画 250×200 cm×2

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一系列以“角斗场”为题的作品在现场吸引许多观众驻足,从颜色到画面中的元素,都呈现一种极度“庆祝”的姿态。

活跃生命力的背后是张子飘暗指的“残暴”元素,难以识别的血肉和器官扭曲、缠绕在一起,不再鲜活甚至失去跳动,“角斗场”仿佛是世界末日来临的前奏。“里面的‘角色’正在纸醉心迷得狂欢,没有人在想解决未来的方法,或者他们觉得没有办法去解决问题。”

张子飘首个美术馆级个展,今日上海开幕

张子飘首个美术馆级个展,今日上海开幕
“张子飘:月震”展览现场
龙美术馆(西岸馆),2022
摄影:shaunley

在张子飘第一次的国内美术馆级个展上,看到她从具象出发但逐渐靠近抽象,又在抽象中掌控好自己创作上的巨大张力。

“这次具象的线条和图像都会更加模糊一些,因为主题变了,过去画的花卉和具象的身体慢慢和器官堆到一起,花有根茎的走向和花瓣的质感,这其实跟肉体的质感是一样的,我这次会画得更加感观一些,画出来肉体皮肤的湿润程度和器官之间的挤压感。”

张子飘首个美术馆级个展,今日上海开幕

张子飘首个美术馆级个展,今日上海开幕

张子飘首个美术馆级个展,今日上海开幕
张子飘个展“春光乍泄”现场
空白空间,北京,中国,2020年

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张子飘的作品对于许多观众来说或许是晦涩及不容易理解的,有时面对着诸多困惑的提问,张子飘十分豁达。

“首先我的创作不是潮流艺术,很难保证每个人都能读懂,精神层面的东西有时真的很难传递,而且我不觉得艺术是属于全球60亿人口的,这不可能。”

张子飘首个美术馆级个展,今日上海开幕

张子飘《百合03》2020

布面油画 190×230 cm

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肉体”与“精神”是张子飘新作与过往系列的作品中绕不开的话题,当问及如何搭建它们之间的平衡关系时,张子飘笑着称,“我其实建立不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不然我也不会画得那么纠结。在画面中的阻碍、困惑和比较扭曲的东西,都是自己没有办法特别好地平衡‘肉与灵’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肉’其实不算是根本意义上的肉,而是一种人性的本能,它会跟你所谓的理性去做斗争,这个事情是千古不变的,是一个永恒的问题。”
张子飘首个美术馆级个展,今日上海开幕
张子飘《溶化02》2020
布面油画,175×140 cm
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张子飘作品中的“肉”是没有模特和图片借鉴的,她抽象的画面来源于妈妈职业的影响。

小的时候张子飘的妈妈还是一名消化系统科的医生,晚上下班回家时会将工作上的PPT内容放出来,张子飘看着许多的关于肠胃器官的血肉模糊的照片,形成了她印象中对“肉”色抽象图案的定义。

“当时也不会害怕,总是看不知道具体是哪个部位的图片,长大之后这些图像虽然不至于在脑海里挥之不去,但想到肉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向这边靠拢。”
张子飘首个美术馆级个展,今日上海开幕

张子飘《苹果核》2018

布面油画 172×119 cm

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张子飘首个美术馆级个展,今日上海开幕
张子飘《石榴02》2018
布面油画,145×130 cm

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如果对“肉”的启蒙源于儿时的图像记忆,那么最初将肉体的形象加入创作中的灵感,是始于2019年的展览“Cutthroat Kitchen”

当时她画了许多被切开的蔬菜和水果,蔬果们从内部流出许多汁水来,让张子飘联想到像是人的身体受伤后产生的血液或者脓液,再当她仔细去观察水果的结构时,发现许多水果,例如石榴籽或者西柚,在形象上和人体的部分器官都很相似。

张子飘首个美术馆级个展,今日上海开幕

张子飘《郁金香01》2020
布面油画,230×190 cm

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张子飘首个美术馆级个展,今日上海开幕

张子飘《马蹄莲 01》2020

布面油画,80 × 100 cm

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它们都很饱满,当你给它切开之后,‘啪’一下就破了的那种感觉,给了我灵感,包括我在画水果的时候,切开它们之后,我并没有真的当成水果去画,而是在当下就在脑海中将它们想象成肉体的表现方式去呈现,我在脑海中思索它们怎么被切开,然后思索如果切开一个人是什么样的,切开一头猪又是什么样的......”

结束与厨房有关的创作之后,2020年开始,张子飘创作来源于肉体和花卉的“position”和“blooming”系列。

她透过花瓣的湿度与厚度,描绘皮肤、骨骼和肌肉。每一幅花系列的作品都以一个具体的花名命名,但她特意解释,这与画蔬菜和水果一样,作品名与画面其实无关。
张子飘首个美术馆级个展,今日上海开幕

张子飘首个美术馆级个展,今日上海开幕

“张子飘:月震”展览现场

龙美术馆(西岸馆),2022

摄影:shaunley
从蔬果、花卉、肉身的几个系列再到“月震”现场展出的新作,无论张子飘在作品中向观众呈现出怎样的情感,她最终都是以理性思维在主导的。

张子飘首个美术馆级个展,今日上海开幕

张子飘在“月震”展览现场

“很多人会觉得我一直是感性比较多,其实我是一个会调动自己的情绪画画的人,从画面的表面上看,观众或许会觉得是那是比较感性的,其实从最开始到现在我都是保持理性的创作,我只是在用自己的理性去调动感性。”

“换句话来说,如果观众在画面中发现了感性,那一定是我故意而为之,我只是凭借自己的直觉,让画面跟理性不冲突、不对立。”

张子飘首个美术馆级个展,今日上海开幕

张子飘首个美术馆级个展,今日上海开幕

张子飘在工作室中

摄影:余帆

图片:厉蔚阁

张子飘的父亲是美院教动画的一名大学老师,18岁她留学前跟父亲生活在一起的时间不算多。因为张子飘自小是与妈妈生活在一起的,所以很难形容生活中的艺术启蒙究竟从何时开始。

谈话间她也提及,“很多人说你张子飘就是‘艺二代’,其实我爸爸只是一名教动画的大学老师,很多年前曾有专访给我贴上‘艺二代’的标签,现在怎么都找补不回来了。很多时候人家会问你作为‘艺二代’有什么感受,我会直接告诉他我没有感受。”
张子飘首个美术馆级个展,今日上海开幕

张子飘首个美术馆级个展,今日上海开幕

张子飘个展“极度湿润!”现场
空白空间,北京,中国,2018年

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小时候张子飘不喜欢画画,整个艺术生涯父亲在艺术上给她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之所以选择艺术,用简单的话说,是为了贪玩和偷懒的生活。

她在上大学的年纪才开始接触绘画,起初的目的是为了挣脱开许多她不感兴趣或者不擅长的事情。艺术或许是更加轻松的一条路,出于这个目的,张子飘选择了它。

“同样的,在大学里我选择绘画而不是设计,也是我觉得画画好像跟设计相比没有那么麻烦,我就这样好像一路在逃,也一路误打误撞地遇见艺术。所以我一直都有一种感觉,我的人生并没有在寻找艺术,是艺术找到了我。”

张子飘首个美术馆级个展,今日上海开幕

张子飘《角斗场 11》2021

布面油画 230×180 cm

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毕业后张子飘选择了职业艺术家的道路,“我想来想去,我唯一会做的事情只有画画,在创作的过程中突然进入到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最开始对待艺术或许还不是狂热地追逐,只是窃喜自己有一些天赋,但是因为艺术,我不断地深挖自己,认识自己。”

毕业前后,张子飘对自己的“身份”没有过多的认同感,“小时候是父母的孩子,长大后是学校的学生,之后又是什么,我还没有一个社会定位,有的朋友结婚了,变成了一名妻子或者孩子的妈妈,又或者进入到公司里成为一名员工,但是我一直找不到自己的身份,一直处在非常模糊的状态。”
张子飘首个美术馆级个展,今日上海开幕

张子飘在工作室中

摄影:余帆

图片:厉蔚阁
是艺术让张子飘成为此刻的自己,让她找到了自己的身份。“这一切都是通过艺术实现的,给了我真正的自我认识,在我的人生中有过许多的困惑和焦虑也是艺术帮我解决,到现在我觉得我们成为了一个体系,已经不再是我故意去做什么事情,而是比较自然的我到达了现在的位置,成为一名全职艺术家。
张子飘首个美术馆级个展,今日上海开幕

张子飘《石榴 04》2021

布面油画 230×180 cm

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与张子飘的整场谈话过程中能感受到她几乎绝对的正能量,她能够直视自己面对的诸多评价,嗓门不算小,笑声更是爽朗。不长不短的创作时光里,虽然她的主题一直沉重,但她的心态却时刻轻松。

“我的掌控力、下笔,都随着对画面的掌控能力越来越强而变好,许多人觉得艺术家年轻的时候就是他们最好的状态,但我不认为。一定要越画越好,或者每个年龄段都有它独特的好的地方。”
张子飘首个美术馆级个展,今日上海开幕

张子飘在“月震”布展现场

摄影:Olivier Grignard,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现在的张子飘每天早晨8点多会去她位于北京798的工作室,差不多创作到下午两三点就会离开。

“画画的4至5个小时,我是不间断的,精力特别充沛就像是短跑一样。”她需要大量的休息时间来平衡创作,回家后要完成每日的运动,一周需要一天的时间休息。

“没结婚的时候我每天都会去工作室,婚后每周或许会休息一天,艺术不是拼时长的问题,每个人的方式和方法不一样,我一般(每天创作的)时间比较短,毕竟我也不是跑长跑的人。”
编辑:芮雪

责编:邓凯蕾

来源:一条艺术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