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年前佳士得的一场NFT艺术拍卖上,一位署名Beeple的美国艺术家横空出世,他的数字绘画作品“每一天”(Everydays),以近700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这是数字艺术领域拍卖的最好成绩。
在成为“最贵NFT艺术家”后的2年里,这位40岁的艺术圈“新星”依然延续着破纪录的“每一天”系列,而他的创作版图绝不止于此。
在上周的香港巴塞尔展会,Beeple的三件数字艺术新作,首次在厉蔚阁展位亮相。其中,全新动态雕塑作品《S.2122》已经被南京德基艺术博物馆购藏,报价900万美元,这也是他首件被亚洲机构永久收藏的作品。
图片来自艺术家twitter
Beeple在讲解作品《S.2122》
图片:厉蔚阁
这次Beeple在厉蔚阁画廊展位上展出的三件全新创作,形式各异:
在展会中,摆放着动态雕塑《S.2122》的角落,总是观众最集中的位置之一。《S.2122》是一个高度超过了2米的银色“盒子”,在原地缓慢旋转着。
雕塑的支架内,有着一个未来主义风格的“城市街区"(city block)影像:一栋钢架结构的巨大建筑,从海平面上骤然升起;它的表面被绿植覆盖,有的角落里还长出了蘑菇;形态不一的飞行器围绕着建筑,和海鸟一起盘旋;而渺小的人类则穿梭在建筑中。
图片:厉蔚阁
图片:厉蔚阁
而平面作品《罪恶的欢愉》则和其他作品都不同,这是一件相对“传统”的布面油画创新之作,数字元素为一个NFT地址。但整张作品没有一笔不在重塑对世界的感知。
摄影:Paul Ching,图片:厉蔚阁
Beeple本名迈克·温克尔曼(Mike Winkelmann),1982年出生在美国。在被艺术圈关注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他的主业是平面设计。
在他25岁那年,也就是从2007年开始,他坚持每天创作一幅数字绘画,并发布在网络上,这个被他命名为“每一天”(Everydays)的系列,为他在社交平台上积累起百万粉丝。
那时,数字艺术、NFT这些概念,离大众还非常遥远。
在被称为“NFT元年”的2021年,佳士得拍卖行的一次线上拍卖中,Beeple的NFT作品《每一天:前5000天》(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上拍。
这是一件由5000多张绘画拼接而成的巨幅数字绘画作品,创作时间跨度从2007年到2020年,一天不落。
Beeple直播了自己和家人在家观看拍卖截止的瞬间
视频来自佳士得
作品从100美元起拍,直到拍卖结束的最后一刻,价格飙升到6934万美元,被一位印度裔年轻藏家购入。Beeple和家人在家中观看了这场直播,难掩激动。
这场里程碑式的拍卖,还将Beeple一举送上“在世最贵艺术家”排行榜的前五名,仅次于加斯珀·琼斯(Jasper Johns)、杰夫·昆斯(Jeff Koons)和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等如雷贯耳的艺术家。
© M+,香港
“人们说我做作品只是为了赚钱,而实际上,从20年前开始,我都不是为了赚钱而创作。我花时间完成了一件作品后,会将它们免费分享出来。”尽管外界对这次拍卖争议不断,但Beeple如今回忆起来,是非常冷静的。
而且,他并没有停下创作的脚步,开展了更多的艺术项目。
2022年12月,Beeple的新作《人类一号》亮相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这是他创作的第一件大型动态雕塑作品。
“人类一号”指代第一个诞生在元宇宙中的人类,这件作品最有意思的部分在于,在展出期间,Beeple依然能不断地远程操控作品,不断地为他添加新的元素。
图片来自网络
“为什么数字艺术不能有实体形式?”
创作数字艺术超过20年,Beeple认为,最糟糕的艺术呈现形式,就是像现在这样,大家指着小小的手机屏幕,“嘿,这是我的作品”,伴随着弹出来的各种短信、提醒。
“我正在探索怎样是传递想法的最好方式,而不是聚焦在某种创作媒介上。”用各种快速更迭的前沿技术,持续地更新数字艺术,是这位“数字原住民”、“科技宅”艺术家的初心和野心。
Q:一条艺术
Q:您带到香港巴塞尔的最新作品《S.2122》,您是怎么创作的?
A:和《人类一号》一样,这件作品运用了投影映射(projection mapping)技术进行创作,就是那种你能在大楼外墙看到的,打造裸眼3D效果的科技。
数字艺术在电脑发明没多久就诞生了,但一直以来,它们都是通过编写程序而生成的作品。我并没有为《S.2122》特地编写一个程序,我用的是一个叫Blender的强大软件来创作,用已有的3D模型来进行组合。
图片:厉蔚阁
但是作品中的每个元素,都是我手动添加的,有意识地设计、安排每一个细节。在顶层的屏幕里,你可以看到加速播放的一段我制作作品的软件录屏;在高处,有缩小版的《人类一号》;而在建筑体中间,还穿插着我的“每一天”系列。
在未来,Beeple可以远程升高作品水位
这件作品是可以不断改变的,我可以改变里面的昼夜更替、四季更迭的速度。五年之后,我可能会将作品中的水位往上升,让里面的居民变成像在水底下生活。
《天堂/地狱》,2023年作
A:这件作品运用了当下所有人都在谈论的AI技术。所以我决定呈现一下在现阶段,AI是如何想象“天堂”和“地狱”的概念的。
电脑只是电脑,而AI也只是一个更加强大的程序,它不具有真正的“智能”。AI是在过去人们创造的艺术作品中,去进行再创作而已。它被“喂”了互联网上将近五十亿张图片,才能“理解”这是什么内容。
来自Beeple最新的“每一天”系列
A:是的,我每天都还在创作。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我的“每一天”系列都是当天创作的,从没有延期过,也不会提前准备库存。即使是我出远门了,我也会带着电脑,等回到酒店创作一张作品。这样,我的作品就能反映那几天所关注的事,比如最近的这几张,都是受到香港和巴塞尔展会启发而创作的。
2020年作
A:是的,我后来卖了那些以太币,这件事惹怒了一些人。我其实还是相信以太币的价值的,后来我又再买回了一定比例,还持续持有中。
我想强调的是,这个事情其实和我的创作联系并不大。我关注的是数字艺术,而不是虚拟货币。
3月29日,Beeple的“每一天”系列
A:这也可以理解,但我更情愿他们将我和数字艺术联系在一起,而不是NFT。因为我并不是一个深耕加密货币的人,我只是在那次拍卖前的几个月,才开始学习什么是NFT。
的确,有很多作品围绕NFT技术进行创作。未来我自己也有一些想法和创意,会将NFT作为作品的媒介来使用,将其融合为作品本身的一部分。
在我看来,这件作品收藏的价值,是我花费了13年的时间,去每天坚持创作。很少人知道,我的这个系列启发了许多数字艺术家,去创作他们的“每一天”系列。我觉得随着时间流逝,人们会明白这一点的。
不断变化中的《人类一号》
A:这并不是我创作的第一件实体作品,在此之前有为NFT作品制作过一些呈现在二维小屏幕上的作品。
如何把雕塑和数字艺术紧密结合,我对此非常感兴趣,《人类一号》实现了这点,如果将作品的数码元素和实体雕塑相互割裂,作品都将不能成立。
《人类一号》还是一件不断变化的作品。它与互联网相连,因此我可以随时随地改变“人类一号”或是他的背景。目前观众看到的版本,背景中出现了兔子,就是我今年中国兔年时加进去的。
来源:一条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