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xiumi.us/xmi/ua/12bZV/i/09a773f556aa023f1aac5d180ecfddf5-sz_187309.jpg艺术家费亦宁:对于AI,我有种奇异的乐观

艺术家费亦宁:对于AI,我有种奇异的乐观

费亦宁,一名被日新月异的科技包围着长大的90后,曾经的理科生,爱编故事的人。她的作品总是围绕着人工智能、生态女性主义、后人类时代——这些充满科幻色彩的元素展开。

费亦宁近期相当活跃。她的作品《月之滨II:你与我的坐标》正在复星艺术中心的群展“示范:做决定技术的艺术”中展出。去年,她还出现在松美术馆、美凯龙艺术中心、金鹰美术馆和北京艺术双年展等群展,也在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举办了第一个个展“飞飞的网”。

在她的作品中,AI常常是故事的主角,她说,自己对人工智能有种“奇异的乐观”。未来和末日、技术和情感,在费亦宁的作品里相互碰撞,叙事方式也充满个人色彩。我们和费亦宁聊了聊,听她分享创作和经历。

艺术家费亦宁:对于AI,我有种奇异的乐观
艺术家费亦宁:对于AI,我有种奇异的乐观
《未曾见过她》,2022 
复合材料、喷漆、金属

图片致谢艺术家及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和费亦宁聊天时,她总是会迸出一些有点跳脱,却又意外贴切的比喻。比如她曾说,艺术家的工作,就像是“把星星连成星座”。成为艺术家,意味着需要有将碎片般的灵感,连接、组合成完整作品的能力。

费亦宁的影像作品,就体现了这种“连接星星”的能力。人工智能、后人类世界、自然、女性、爱……这些启发了她思考的“星星”,被她巧妙地编织进一个个故事里,充满个人风格。
艺术家费亦宁:对于AI,我有种奇异的乐观
“示范:做决定技术的艺术”展览现场

复星艺术中心,2023‍‍‍‍‍‍

艺术家费亦宁:对于AI,我有种奇异的乐观

艺术家费亦宁:对于AI,我有种奇异的乐观

《月之滨 II: 你与我的坐标》影像静帧,2022

12分10秒

单通道影像(动画,超8毫米胶片), 4K,彩色,声音

图片致谢艺术家及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作品《月之滨 II:你与我的坐标》(以下简称《月之滨 II》),正在上海复星艺术中心“示范:做决定技术的艺术”群展展出,整部作品展现的浪漫却伤感的想象,令人印象深刻。

在《月之滨 II》中,费亦宁虚构了一个未来世界。在那里,人类不知所踪,而海洋已经恶化为一片充斥着有毒藻类的水域。

故事发生在一座濒临废弃的滨海研究所,而主角是一头对毒性免疫的海牛“阿澜”。特殊的基因,使得“阿澜”成为这片有毒海洋里,唯一存活下来的大型哺乳动物。

艺术家费亦宁:对于AI,我有种奇异的乐观

《月之滨 II: 你与我的坐标》 (2022),影像静帧

图片致谢艺术家及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影片由一个平静的声音开始,她向观众缓缓叙述着关于有毒藻华、滨海研究所和海牛“阿澜”的故事。这声音来自于研究所中负责照看海牛的虚拟通用型人工智能(AGI,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尽管AI没有实体,但“它”照料着海牛“阿澜”长大,也试图用声波与之交流。

艺术家费亦宁:对于AI,我有种奇异的乐观
《月之滨 II: 你与我的坐标》(2022),影像静帧

图片致谢艺术家及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以当下的常识来看,人工智能并不具有情感。然而,在《月之滨 II》中,AI对海牛的关切与照料,为这个充满冰冷的末日氛围的故事,增添了一丝温柔、希望和爱。

艺术家费亦宁:对于AI,我有种奇异的乐观

艺术家费亦宁:对于AI,我有种奇异的乐观

《安慰 III》,2022
树脂,金属 

图片致谢艺术家及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故事的灵感,是费亦宁为创作新作品做调研时,读到的一种被称为“失忆性贝毒”的神经毒素,记忆丧失与意识混乱是中毒的典型症状。
“大部分代谢出这种神经毒素的藻类,是拟菱形藻属,在全球近岸水域广泛分布。但当你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这种有毒硅藻时,它看上去像是交叠在一起的胶片;而在更加微观的维度下,它们看起来又像是早期计算机前身(Analytical Engine)所使用的打孔卡。”

这个有趣的巧合,让费亦宁感到很神奇,“亿万年前诞生的,会造成部分短期记忆永久性丧失的硅藻,为什么竟会和人类发明出的记忆存储工具,如此相似?”

艺术家费亦宁:对于AI,我有种奇异的乐观

艺术家费亦宁:对于AI,我有种奇异的乐观

“飞飞的网”展览现场‍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2022

图片致谢艺术家及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在影片中,费亦宁借由AI之口,诉说了这个奇妙的巧合,也用人工智能的视角,谈及了神经元错将毒素识别为神经递质的行为,讽刺人类总在不断重蹈覆辙,“一再错认,一再遗忘,一再失去”。

这件影像作品,时长不过短短12分钟,人工智能、转基因海牛、人类末日这几颗“星星”都被串联在一起,在非人类视角下,探讨了人类的科技和未来。

艺术家费亦宁:对于AI,我有种奇异的乐观
费亦宁的作品中,常常会出现许多生物术语,比如《月之滨》系列中的有毒硅藻,或是2022年新作品《歧路故事I:“外祖母” 》中的“树联网”(Wood Wide Web,由菌根真菌的菌丝与植物根部结合而形成,有研究认为植物之间能够借此交流)。

这种对科技、生物话题的天然亲近感,与她的成长背景不无关系。

艺术家费亦宁:对于AI,我有种奇异的乐观
艺术家费亦宁

费亦宁1990年出生在黑龙江哈尔滨,父母都是理工学科的科研工作者。

在科学氛围浓郁的家庭中长大,她回忆起童年时提到,“爸妈很忙,小时候我经常被带到实验楼。虽然就在实验室隔壁的房间待着,但我在读的却经常是被大人们称作‘闲书’的东西。现在回望那些时刻,会看到在充满了严谨科学话语与精确变量的建筑里,一个孩童读着各种稀奇古怪的故事。”

但或许是从小太过熟悉科研工作者的生活,她说自己当时或许有些反叛,就在考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后的一年,费亦宁转到了新闻学院,成为了一名文科生。

艺术家费亦宁:对于AI,我有种奇异的乐观

《月之滨I》,2021
单通道高清影像,有声
11分53秒
“多物种之云”展览现场,美凯龙艺术中心,2022

摄影:孙诗

大学期间,转到了新闻学院的费亦宁,在研究生时决定去念艺术史专业。而在每天写艺术史论文的日子里,她又再次做出转变,决定前往纽约帕森斯学院,系统地学习艺术创作。

回忆起这段经历,她说:“觉得最终会从事创作的人有点像河流,就算再细窄的溪水、也有注定要流去的地方。”

虽然她说生命中并没有那种充满戏剧性的转折时刻,但她心中,一直隐隐地闪烁着创作的愿望。
艺术家费亦宁:对于AI,我有种奇异的乐观
艺术家费亦宁:对于AI,我有种奇异的乐观

《爱与干扰 ( 天使 II)》

2022

聚氨酯泡沫,复合材料,树脂,漆

图片致谢艺术家及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当被问到当年父母对这个转变是否支持时,费亦宁打了个比方:

“在我去学艺术和成为职业艺术家之前,我所做的事情是完全符合父母对孩子的社会期待的,并且我是主动去符合的。因此,我在父母那里的’信用积分’是满的。后来我做了这个重大的职业选择,只是将之前的‘信用积分’花掉了一些,也并没有全部花完。”

艺术家费亦宁:对于AI,我有种奇异的乐观

《早餐与人工艺术》影像静帧,2019

8分51秒

双通道动画,4K, 彩色,声音

图片致谢艺术家及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做动画,是费亦宁最爱的创作方式,因为她发现自己“真的很喜欢编故事”。

2019年,在她从帕森斯艺术学院毕业2年后,作品《早餐与人工艺术》诞生。这部动画作品获得了诸多称赏,也被选入了2020年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大型新媒体艺术群展“非物质 / 再物质:计算机艺术简史”,费亦宁是其中最年轻的几位参展艺术家之一。

艺术家费亦宁:对于AI,我有种奇异的乐观
艺术家费亦宁:对于AI,我有种奇异的乐观

《早餐与人工艺术》影像静帧,2019

图片致谢艺术家及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早餐与人工艺术》是双屏影像,在左侧屏幕上,一位漫画风少女正坐在桌子旁,百无聊赖地摆弄着半个无花果。她面带微笑,用笃定冷静的声音喃喃自语。她反复地重复着一句话:“艺术是人造的,艺术家也是人造的(art must be artificial,artist must be artificial)。”
这句话改写自阿布拉莫维奇的经典作品《艺术必须美丽,艺术家必须美丽》[Art Must Be Beautiful, Artist Must Be Beautiful (1975)],却将表演的主体替换成了人形虚拟形象。每当少女重复一遍这个咒语般的句子,彩色的麦片从天而降,落入碗中,直至透明的玻璃碗被麦片和牛奶填满。
尽管少女的形象画风可爱,但在她微笑的脸上,仿佛透露出天真的狂妄。她偶尔用轻松的语调穿插念诵:“万事已休,但或许这样会更好(Everything is gone, but everything will be better)。”

对旧世界的不以为意,和对自身及未来的自大,让屏幕外的观众不寒而栗。

艺术家费亦宁:对于AI,我有种奇异的乐观

“飞飞的网”展览现场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2022

图片致谢艺术家及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虽然有不少作品都在表达人工智能对人类文明的挑战,但费亦宁对人工智能,“有种奇异的乐观”。她还是相信,如果现在我们有看到人工智能的偏见与狭隘,那折射的也是这人造物的创造者——人类的偏见与狭隘。

“我还是更相信技术本身更像是‘pharmakon’——既可以是药,也可以是毒。最终的结局都取决于使用方式、意图与‘剂量’。”
艺术家费亦宁:对于AI,我有种奇异的乐观
艺术家费亦宁:对于AI,我有种奇异的乐观
艺术家费亦宁:对于AI,我有种奇异的乐观
“飞飞的网”展览现场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2022

图片致谢艺术家及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费亦宁很高产,也很活跃。去年,她参加了北京首届艺术双年展”、美凯龙艺术中心群展“多物种之云”,还参加了极具话题度的松美术馆90后艺术家大展“断裂的一代”。去年10月,费亦宁还在蜂巢艺术中心,迎来了自己第一个个展“飞飞的网”。
艺术家费亦宁:对于AI,我有种奇异的乐观

“断裂的一代”展览现场,松美术馆,2022

艺术家费亦宁:对于AI,我有种奇异的乐观
“断裂的一代”展览现场,松美术馆,2022
在松美术馆的展览里,费亦宁带去了自己的影像作品《歧路故事 I:“外祖母。这段10分钟的影片,也被放在了个展“飞飞的网”的开头,作为第一件作品。

一张略显怪异的巨大面孔,强烈地吸引着观众。

艺术家费亦宁:对于AI,我有种奇异的乐观

艺术家费亦宁:对于AI,我有种奇异的乐观

《歧路故事 I:外祖母》影像静帧
2021
单通道影像(数字动画,超8毫米胶片)
4K,彩色,声音

图片致谢艺术家及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歧路故事 I:“外祖母”》的故事,设定在后人类时代,作品中央的面庞是一个尚未达到完美形态的、所以仍然还会衰老的“赛博格”。她在即将衰亡的最后时间里,试图与地下菌根网络相连共生,“骇入”共享菌根网络“树联网”。
艺术家费亦宁:对于AI,我有种奇异的乐观

《歧路故事 I:外祖母》影像静帧,2021

图片致谢艺术家及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由于并不具有叶绿素,锡杖花属颜色或白或红,且因为不能自主光合作用,这种植物会让自己的根系和真菌共生,菌根菌为单花锡杖花提供碳和养分。

作品中反复出现了一种全株粉红色的植物,形似一朵小花,艺术家用这种名为“单花锡杖花”(也称水晶兰)的植物,隐喻主人公的共生方式。

这件作品也是在幻想未来超人类和植物等其他物种共生的可能,平常在作品中不常见到的老年女性的特写,也让观众不得不在屏幕前直面衰老、死亡、存在。

艺术家费亦宁:对于AI,我有种奇异的乐观

艺术家费亦宁:对于AI,我有种奇异的乐观

“飞飞的网”展览现场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2022

图片致谢艺术家及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费亦宁的作品中,主角往往都不是“人类”。

除了常常出现的人工智能,或是像“外祖母”一样的后人类生命,她还会运用神话传说中的角色。在个展“飞飞的网”中,《春天》和《阳台》正是从不同神话故事中衍生而来。
艺术家费亦宁:对于AI,我有种奇异的乐观

《春天》影像静帧,2021

4分34秒

单通道动画,4K,彩色,声音

图片致谢艺术家及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艺术家费亦宁:对于AI,我有种奇异的乐观

“飞飞的网”展览现场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2022

图片致谢艺术家及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春天》的主角是斯拉夫神话中的“冬之女神”Marzanna,她也象征着和寒冬相关联的疾病和死亡。每到开春,人们就会将象征“冬之女神”的稻草人烧掉,以此庆祝冬去春来。
但在《春天》这一影像中,Marzanna不再被当作春天的献祭品,不如说她拥有了主体性而成为了真正的主角,尽管身上被火焰缠绕,她仍在粉红色的草原上缓缓舞动,仿佛在庆祝着自己的生命,在春天得到延续。
艺术家费亦宁:对于AI,我有种奇异的乐观

《阳台》影像静帧,2022

单通道动画,4K,彩色,有声

图片致谢艺术家及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阳台》的灵感来自希腊神话,被太阳神阿波罗所追求的精灵达佛涅。在原来的故事中,达佛涅为了拒绝阿波罗的求爱,向河神父亲求助,将自己变成了一棵月桂树。

费亦宁重新讲述了若达佛涅没有在危机时刻及时变成月桂、而被迫进入日常生活的故事。画面左侧,达佛涅身穿淡绿色色长裙,在阳台上来回踱步,头和四肢都已经变成了树枝的形态。画面右侧,阳台的栏杆上,闪动着她彻底变成植物之前的絮语。

艺术家费亦宁:对于AI,我有种奇异的乐观

《湖面》,2022

木头,干花,蕾丝,金属

图片致谢艺术家及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非人类”视角,科幻背景,现在已经成为了费亦宁的标志性风格。

为什么是“非人类”的视角?费亦宁自我分析:“科学,需要第三人称视角去分析,但是意识只能从第一人称的角度来体验,在我的作品里,这两者是一种结合的状态。虽然某种程度上,传达感受是徒劳的,可我还是想用艺术去接近这种‘自说自话’的体验。”

“我们处于一个被科技包裹的时代,它们像是空气,无处不在,以致于人们已经不在意无法理解的技术,或是技术背后的灰色地带。在这个背景下,虽然我的故事常常是从技术物的角度出发,但最终被技术物包裹的人的情状,也会显现出来。”
编辑:骆紫妍
责编:叶荔
除特别标注外,本文图片致谢艺术家及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来源:一条艺术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