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抗战纪念馆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县级市),是云南乃至中国西南地区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滇西抗战是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党军队应英美两国要求,同时为保护国际援华抗战运输大动脉--滇缅公路,于1942年春发起的对侵略缅甸的日军发起的攻击性战役。这场战役体现了中华民族面对日寇的侵略封锁表现出的反抗精神。下面我们来一起走进滇西抗战纪念馆,在感受当年的抗战氛围的同时,也来共同学习该展馆的设计手法。

      展馆一共分为两层:核心展示区集中在一层,运用图文、多媒体、实物展示以及实景还原四位一体的展示手法来展现滇西抗战的战争背景、首次远征的失利、驼峰航线以及二次远征的反攻等内容;二层主要以图文以及纪录片放映等手段展示战争记忆。

序厅

      序厅的表达非常精彩:首先用取自当地的灰色火山岩石材做基底,中部采取了历史类纪念馆中常用的浮雕与雕塑相结合的表现手段。浮雕及大厅两侧则用了很多远征军用过的英式与德式钢盔作阵列式排布。既用一个重色的基调压住了纪念类展览序厅空间的氛围,又用钢盔表现了战争纪念馆的主题。而手法上只是同一元素的简单排列和重复,而这个元素却是一个较小的、但主题明确的元素。这种“舍大取小,以小见大”的表达手法值得学习。

一楼展陈部分

 

第一部分:抗战后方

      这一部分主要展示缅北滇西抗战的历史背景以及这场局部战役的必要性。

 
   进入第一版块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段纪录片视频投影展示。用一段残垣来表现战争的残酷,是战争类纪念馆博物馆惯用的展示形式和手法。同时个人认为,这段弧形的残垣虽然试图尽力保证视频内容展示面的最大化,但效果有些差强人意,同时展线的尺度有些失控,显得过大过长、形式大于内容。
   实物展示部分的展柜内部的立面展陈设计比较见功底。但空间中部天花板上的倒梯形造型灯有些不明所以:如果单纯是为了照明,这个设计显然有些过度;而如果只是设计一个造型,地面上又显然没有与之相呼应的东西。总之多少显得有些过度。
地图与实物展柜的搭配
   实景还原的效果可圈可点:背景与前景实现了较高程度的融合,可以看出设计方对于实景还原的效果把控还是有较丰富的经验。后面会有更多的照片来展示该展馆实景还原方面的精彩演绎。
美式吉普车实物展示
   该板块的结尾部分,展板墙体造型和版块出口部分的结合显然缺乏了一些更深入、更细致的思考,显得有些突兀。
第二部分:御敌前线
   墙面图文展板结合下方倾斜地图的展示方式虽不算新颖,但也体现了设计师对解决展厅内容与功能问题的巧思。
   图文、实物展示与毛主席诗词的展示显得有些牵强,感觉上只是内容的堆砌,没有看出设计。
   投影幕的植物收边略显粗糙:想表现出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作自然境中间镶嵌战斗影像的真实感,运用的植物却略显单一,没有表现出植物的“群落感”;同时略呈方形的“立面”感、边界感和规则感也过于明显,表现自然的手法并不“自然”。如果左上角加上几组较大的棕榈叶或芭蕉叶、右下角再加上一组稍大的热带灌木与草本群落,将现有的方形边界尽可能破坏掉,感觉应该会好很多。
第三部分:怒江对峙

   表现“怒江对峙”的一组实景还原与空间设计。“桥头”造型与空间设计的结合比较协调,但实景还原部分大场景的中远景表现在室内展陈空间中有些空洞,缺乏近景表现,且实景还原顶部的收口问题在设计时似乎没有考虑,导致天花板不同材质的衔接显得很生硬。

▲  表现怒江对峙后在沦陷区内日军的罪状,包括细菌战、强征慰安妇、经济掠夺等罪行。这一部分我觉得是整个展馆中设计质量最高的部分:细菌战部分实物与照片的结合,同时没有用过多的文字进行解释和阐述,展示方式比较直接,显得丰富但不散乱;对缴获的日军军旗等战利品展品的陈列设计显然是经过了精心组织的,无论是从构图角度还是从实际效果角度来看都十分精彩;总述日军罪状的图文展示部分只运用了长方形网格结构的构图,且排布方式似乎不追求错落感,而以整体感取而代之。这种不过分追求形式与造型、而以空间的和谐整体性为目的的设计手法值得我们学习。

▲   这一段主要表现著名的“驼峰航线”,采取了将地面架高、然后用钢化玻璃将横断山脉(即美国人口中的“驼峰”)沙盘隔开,试图制造一种使参观者以飞行员的第一视角俯瞰驼峰的感觉。但个人觉得效果似乎并不理想。如果想表达这种效果,其实可以结合多媒体展示手段(如地面互动投影、或LED地砖屏等方式)进行表达,但不知何种原因没有实施。且架高地面后的台阶以及无障碍坡道的设计有很多的硬伤:如无障碍坡道的设计其实很难将轮椅推上去,以及四级台阶的收口问题,显然缺乏更多的思考。

第四部分:绝地反攻

▲   这一部分主要表现了中印公路的修筑以及中国驻印远征军以及国内远征军在英美军队的协同下进行二次远征的作战行动。就设计层面而言,我认为这部分的实景还原做的是整个展馆中最精致的:植物配置方面,亚热带植物乔灌草的搭配很好的表现了滇西缅北的自然环境,同时弱化了规则的室内空间的秩序感,看上去更加自然;置景方面,近景工人修筑公路的场景以及远景硝烟漫天的描绘,表现了中印公路“边打边修”的场景;实景上方的钢架收口以及“战争打到哪里,路就修到哪里”的发光字表现了实景还原的主题。
第五部分:逐寇出境
      这一部分主要表现了在卫立煌将军的率领下,中国两路远征军进行的二次远征反攻作战、逐一收复失地并将日寇彻底驱逐出我国滇西地区的内容。

▲   这里出现了该馆中最大的一组实景还原场景。前中后景的结合以及细节的表达还算比较到位。

▲    这里展示缴获的日军军旗、军刀等战利品的陈列设计比较艺术。

▲三攻龙陵的实景还原槽点有点大,近景指挥官的人物比例明显过小,没有将整个场景撑起来。其展示效果似乎还不如一幅油画。

第六部分:祈愿和平

▲   第六部分的展示内容并不多,更多的是一种艺术化的呈现。尤其是中部的一组陈列,非常具有雕塑感。

▲    一层展厅的结尾处以日军要塞军火库钥匙作为收尾。由于日军要塞军火库至今未能开启,以一把钥匙结尾,算是给展馆的陈列留了一个小彩蛋。此处又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想法非常好。

二楼展陈部分
       二楼展陈部分设计相对比较朴素,主要展示与战争记忆相关的内容,如当年百姓中的幸存者、以及抗战老兵回忆等等,展现手段以图文展示为主。

总结

      作为一个战争纪念类的展馆,滇西抗战纪念馆从设计到落地都体现出了建设方具备相当的专业水准与实操经验。尤其在序厅的创意、整体氛围的拿捏、实物图文展陈细节的设计和实景还原的落地效果这四个方面上,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

      但是,无论是由于建设经费的制约、还是由于设计水平的限制,整体设计始终未能跳出图文-实物-实景还原的大轮回,除序厅的设计外,基本属于“行活”标准。导致虽然展馆面积并不小,但观者的体验感实际上并不丰富。

      因此总体来说,在当前国内的展厅中,滇西抗战纪念馆的设计与落地水准基本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展馆建设水准五维评分:(五星满分)

设计创意程度:★★(开头的序厅设计值得加一星,否则创意度确实不高)

观者体验程度:

细节把握程度:

陈列艺术程度:

落地执行程度:

--THE END--
 
文章来源:奇点展示

免责声明:

1、以上图片及资料内容来源于网络,由展示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

2、本资料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作于商业用途,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3、本文章版权归原作者。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