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gDu

7月15日,是持续了8个多月的“超融体——2021成都双年展”的最后一天展期。

在花瓣般的天府美术馆和碧山般的当代艺术馆,这场属于艺术的“狂欢盛宴”,迎来了属于自己完美的落幕。

谁,是中国当代艺术“第三城”?

双年展是全球当代视觉艺术最高级别的展示活动和推出各国新艺术成就的重要窗口。拥有双年展,也成为了一个城市最具魅力的标志之一。
进入21世纪的第一年,成都迎来了自己的双年展,历经十几年的发展,成都,用一次又一次的盛况激起了这座城市有关艺术新的希冀
截至7月15日,2021成都双年展观展人次近110万。对比2017年,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创下的61.5万史上参观人数最多的数据,这一次,成都无疑将全球双年展推上了堪称空前的观展记录。

谁,是中国当代艺术“第三城”?

▲  2021成都双年展现场 李光鑫摄

 

如果将艺术生态比作一片浩瀚的海洋,那么双年展的存在便如海中巨鲸:它的出现,不仅意味着水体的健康,也昭示着周遭的勃勃生机,并同时带动大量的生物链围绕其繁衍发展。
2021成都双年展开展以来,已有多个迹象表明:这场时隔多年后高规格重启的双年展,给这座城市艺术生态与文化生活所带来的影响,正在蓬勃萌发。

2021成都双年展

—— 一场文化与艺术的盛宴

“融” 是成都双年展的核心理念,意味着打破界隔、跨越边界:建筑营造和居住理想的关系、智能共振展现科技和艺术的关联、时潮共燃关于艺术与时尚……8个展览板块与“未然共思”国际美术馆馆长峰会共同形成了“融”这个主题的分部。

 

作为近年来规模最大的双年展,成都双年展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270余位艺术家参与,覆盖全球35个国家与地区,展出了500余件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品。同时为了推动本土生态的建构,双年展主办方还在主展区外筹备了17个平行展,联动了成都市内其他的展览空间、艺术家、策展人和艺术服务人员。

当你驻足园区内,看见那些穿着有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从展厅走出来,在艺术公园的湖边嬉笑打闹、拍照留念时,这一刻你完全可以相信,一场文化与艺术的盛宴,对于一座城市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

谁,是中国当代艺术“第三城”?

谁,是中国当代艺术“第三城”?

▲ 2021成都双年展

 

独立策展人、批评家、艺术史家姜俊曾这样评价:“作为‘强省会’和‘新一线’的西南大都市,成都政府希望以双年展为契机,让成都掌握中国艺术城市的话语权,坐实北京和上海之后的艺术‘第三城’,平衡在艺术上中国东、西部不均衡的局面。”

那么,成都是否已经走在中国当代艺术“第三城”的路上?

 

谁,是中国当代艺术“第三城”?

艺术构成城市“生态圈”

1998年,伦敦从上至下由政府和国立艺术和文化机构推动免费或优惠的公共美学教育,将“艺术”这张亮眼的城市名片展现在世人面前。文化的消费展开、艺术和设计上的内循环,帮助这座城市完成了华丽的转型 。

谁,是中国当代艺术“第三城”?

▲ 泰特现代美术馆 图据网络

作为全国第四个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外籍常住人口名列前五的超大城市,成都,一直在“城市与艺术”这条路上不断摸索前进。

 

此次双年展“超融体”主题的提炼,不仅体现了成都对于其历史文化名城与未来国际大都市的链接与想象,更将其眼光锚定在全球定位与角色认知。而遍布在成都大街小巷里的现代艺术文化空间,也将这一定位无声的融入进千万市民的生活中。

近年,成都天府艺术公园的开园,将“艺术+公园”的生活理念呈现在市民眼前。其中,占地约4万㎡、盛开在天府艺术公园里的“花”——天府美术馆,用高标准的专业展厅、藏品库区、公教空间,将成都本土艺术家的作品、当下国内外艺术圈的最新动态徐徐向市民道来。

谁,是中国当代艺术“第三城”?

谁,是中国当代艺术“第三城”?

谁,是中国当代艺术“第三城”?

▲ 成都天府美术馆
 
坐落于成都市天府软件园里的成都当代美术馆,也是成都一道成都科技与人文交相辉映的独特风景线。馆内恒温恒湿典藏室、高清影音多功能放映厅、当代艺术图书文献中心等展厅,在为成都市民提供参观当代艺术、接受艺术教育空间的同时,也为中外学者提供直接和深入研究中国当代艺术的机会和条件。
 
谁,是中国当代艺术“第三城”?

▲ 成都当代艺术馆中轴一侧

除此之外,成都还有许多文化艺术民营非营利性机构。成都蓝顶美术馆依托蓝顶艺术家群落而诞生,目前分为新馆和老馆两个场馆。自2009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展示、推广、交流。

谁,是中国当代艺术“第三城”?

谁,是中国当代艺术“第三城”?

▲ 成都蓝顶美术馆

 

像这样既有艺术范儿又接地气的艺术空间与美术馆,在成都一直以来都不缺。除了千高原,K空间,A4等本土比较老牌的专业艺术机构,近年还涌现了成都当代影像馆、成都时代美术馆、大浦当代艺术馆、富森美术馆、森的美术馆、天府学院美术馆、广汇美术馆、红印艺术中心、AVG空间、费马艺术馆、沪申画廊等大批美术馆和艺术机构……

甚至,老小区位于一楼临街处的旧房子,也可以被房东兼艺术家改造为社区小画廊:位于成华区八里小区的“风之旗”艺术空间,便是毕业于川美的张金贵用自己的老房子改造而来。不过十几平米的面积,也可以热热闹闹举办一场风景+人物的双人展。

 

谁,是中国当代艺术“第三城”?

▲ “风之旗”艺术空间

 

这些大大小小、或专业或亲民的艺术空间,以及它们身后的艺术家、策展人和观众,共同构筑了2021成都双年展所依托的“艺术生态圈”,将整个城市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艺术公园。

艺术融入城市生活方式

内观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2013年也是她本土当代艺术内需之路的一个重要起点,就在这一年上海找到了一个当代艺术的中国模式:双年展+博览会的模式,有效解决了当代艺术如何与城市相融的难题。

 

谁,是中国当代艺术“第三城”?

谁,是中国当代艺术“第三城”?
▲ 上海ART021博览会 图据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新城市社会学奠基人亨利·列斐伏尔认为:城市化需要人文关怀、理性反思,需要适时调整、走向未来。

回望过去,自2011年,成都双年展首次采用“政府主导、专业机构运作”的模式,犹如著名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的“多棱镜面”,从一个特定场域折射出艺术与社会、市场与政策的种种变化和相互影响。

各类艺术空间的交流活动;政府、企业、机构、民众等积极关注、参与艺术活动,在为成都的艺术氛围带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的同时,也将“闲暇之余去感受一场文化盛宴。”培养成为成都市民不可或缺的生活习惯。而成都,也用一次又一次独具特色的展出,回应着热爱着成都的每一位市民,对艺术的更多期许。

谁,是中国当代艺术“第三城”?

▲  2021成都双年展现场

5月13日,由成都市美术馆和蓝顶美术馆策展人共同打造的“丘园养素——首届公园城市艺术季作品邀请展”,作为成都首届公园城市艺术季的主题展览在蓝顶美术馆亮相。49位艺术家为“公园城市”打Call,用富有诗意的作品诠释着心灵栖息地,带来耳目一新的艺术感受。

 

谁,是中国当代艺术“第三城”?

▲ “丘园养素”参展作品——方力钧《1999.2.1》 图据红星新闻

这样的展览并不是个例。

 

仅5月14日当天,成都主城区有至少四个艺术机构展出了风格不同的艺术展——奥地利艺术家卡琳·普莉姆在白夜·花神诗空间举办的个展“生态文明共同体”;K空间的当代艺术名家邀请展“流动的情绪”;艺术家赵荣洁在小酒馆littles空间举办的“呼吸”个展;插画艺术家小野比利在NUSPACE纽空间举办的个展“Trouble Man”。

 

谁,是中国当代艺术“第三城”?

▲ 尚扬《董其昌计划-4》(“流动的情绪”展参作品)

谁,是中国当代艺术“第三城”?

▲ 谭平《透析》(“流动的情绪”展参作品)

谁,是中国当代艺术“第三城”?

▲ 小酒馆littles空间举办的赵荣洁个展

 

这个7月,还有更多精彩的节目上线成都——走过27个国家,超过70个城市、近千万人观看的《“梵高再现Van Gogh Alive”沉浸式光影大展》、将传统艺术与潮流艺术结合的《“黑与白”熊猫艺术创意展》、涵盖了架上绘画、装置、雕塑、影像等92件作品的《Idea!想法青年艺术家群展》以及在地铁站里就能欣赏的《“地铁遇见普拉多博物馆”展》......

2022年,全新的“艺术博览会”厂牌U3将落地成都,米开朗基罗代表的文艺复兴、莫奈代表的印象派、安迪·沃霍尔代表的波普艺术都在印证:成都可以包容文化万象。

谁,是中国当代艺术“第三城”?

图据TT艺术指南

 

近百场展览,成千上万幅作品面世。这背后,是当代艺术融入城市生活的体现,也是成都对于“如何将当代艺术与都市结合”这一问题给出的,掷地有声的回答。

艺术成为城市有机更新的力量

伴随全球范围内的城市更新,双年展在激发城市活力、提升城市文化形象、提高民生幸福指数、塑造城市文化品牌和城市转型提质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给全球城市文化生态带来了崭新面貌,已经成为全球城市共通的文化符号。

谁,是中国当代艺术“第三城”?

▲ 成都街巷

数千年前岷江上游的古蜀人率先发现了成都的价值,他们顺江而下,翻越重重山岭进入成都平原,奠定了古蜀王的霸业。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转眼数千年,成都成了中国的一个网红城市,一个艺术城市的宠儿。而在种种标签之外,闲适的成都人将艺术视为他们生活与工作的一部分,是成都能在今天将自己的文化传统与其他文明主动融合,创造全新人类文明的动力。

回顾30多年里,当代艺术在四川的环境中生根开花,以成都为中心,辐射四川、重庆、云南,已经成为中国文化艺术最显著的上升板块。

谁,是中国当代艺术“第三城”?
谁,是中国当代艺术“第三城”?▲ 2021成都双年展览效果图

其中,成都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西南重镇,在艺术家资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孕育”了周春芽、张晓刚、何多苓等为代表的西南艺术家群体的新兴绘画,开启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一股新浪潮,他们从自身的生命体验出发,从细微的、生活化的感知出发,创造了充满活力、面向市场和当代生活的新艺术。

“成都双年展的魅力,在于让热爱艺术的人们靠得更近。”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的著名艺术家张晓刚曾在成都双年展开幕之初表示:“当代艺术中最重要的元素就是现场,尤其是有些装置、互动类的作品,不在现场很难体会到它的魅力。而参加展览的艺术家,他的想法和他最后(作品)实现的结果会怎样,也只有在现场才能感受到。”

谁,是中国当代艺术“第三城”?

▲ 2021成都双年展张晓刚作品《对话》

在扎根成都多年的著名艺术家周春芽眼里,2021双年展更多的则是体现了成都自由包容、鼓励融合的气质。“成都双年展不仅是一个很多艺术家参与的活动,更重要的是跟这座城市发生了联系。双年展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精神、文明、文化的底蕴,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整体参与感。”

 

谁,是中国当代艺术“第三城”?

▲ 周春芽为2021成都双年展带来的三幅油画作品

在成都改革开放之初形成的艺术态度和立场,令成都画家不仅形成了一个创作群体效应,也为成都自身建立了一个不墨守成规的创新的传统,借由政府、社会的包容与支持,让成都无形中成为了一座可以为艺术提供繁荣市场的生活与创作之城、艺术之家。

2017年,在成都举行的“四川德轩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中国油画、当代艺术专场”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这次拍卖号称西南地区当代艺术第一拍,专场共计百余件作品。囊括了周春芽、罗中立、何多苓、程丛林、叶永青、方力钧、苏新平、庞茂琨、郭伟、郭晋等一批现当代艺术家。

谁,是中国当代艺术“第三城”?

▲ 现当代艺术家罗中立作品

谁,是中国当代艺术“第三城”?▲ 现当代艺术家周春芽作品《绿狗3号》

谁,是中国当代艺术“第三城”?

▲ 现当代艺术家何多苓作品

 

2019年,第二届Art Chengdu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在新会展中心隆重举行,50多家来自国内外的画廊都带来了精心挑选的作品,交易额达到9000多万。

 

谁,是中国当代艺术“第三城”?

当我们站在展览的末尾,回望这个“超融体”的双年展,可以清楚看到——

 

在这座“超融体”的城市之中,它自在舒展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在不断迎来观众看展的过程中,也持续输出着它蕴含的巨大艺术能量,仿佛一个艺术强磁场,在吸引着人们的同时,也无形中改变着这座城市的“气场”。

谁,是中国当代艺术“第三城”?

这个答案,就交给未来的成都。

谁,是中国当代艺术“第三城”?

资料来源:凤凰艺术、红星新闻客户端、封面新闻、文旅中国、DRTV国传中心、成都日报锦观、红星新闻客户端、成都当代美术馆官方网站、成都天府艺术公园官方网站等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