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 再传经典

  ——北昆名旦顾卫英成功复排演出传统经典剧目《朱买臣休妻》

  在这个火热的七月,北方昆曲剧院名旦顾卫英为戏迷们奉上了一部久违的传统经典剧目《朱买臣休妻》。顾卫英运用崔氏独特的唱表技艺,以韵味悠扬的唱念和细腻传神的表演,全面彰显了此剧独有的艺术魅力,展示出别具一格的艺术风采,为这部传承了几百年的经典艺术作品赋予了新时代的内涵。

  昆迷们都知道,顾卫英的扮相俊美端庄,嗓音甜润清脆,韵味醇厚正道,吐字行腔更是细腻讲究,做派表演传神贴切。其师承张继青、张静娴、枊继雁等昆曲名师,颇得名家真传,极具南昆的艺术风格,已成为当代中青年昆曲名家的佼佼者。在多年的舞台艺术实践中,顾卫英成功塑造了许多不同年代、不同社会阶层与不同类型的妇女形象,如《牡丹亭》中的杜丽娘、《长生殿》中的杨玉环、《琴挑》中的陈妙常、《白蛇传》中的白素贞、《蝴蝶梦》中的田氏,所演绎和塑造的人物各具特色,风格迥异,展示了新一代昆曲人的艺术风采。

北昆名旦顾卫英成功复排演出传统经典剧目《朱买臣休妻》

北方昆曲剧院供图

  顾卫英此次排演的《朱买臣休妻》,是她前后用了17年的时间,忠实继承了恩师昆曲艺术家张继青先生的演出版本。张继青被誉为“昆曲皇后”“昆旦祭酒”。1983年,张继青先生带着她的《牡丹亭》和《朱买臣休妻》到北京公演,技惊四座,获得了第一届梅花奖的榜首。如今张继青先生已驾返瑶台杳然远去,但她留下的昆曲表演艺术,以及她对昆曲艺术的执着和精神,影响着一代代昆曲传人。

  20世纪60年代初,昆曲“传”字辈的老艺人沈传芷向张继青传授了《朱买臣休妻》。在80年代,著名戏剧导演阿甲先生和张继青的爱人姚继焜先生,根据张继青的舞台实践将《痴梦》增益首尾,以《烂柯山》中的《逼休》《悔嫁》《痴梦》《泼水》四折戏为基础重新整排提升。张继青在唱腔中注意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动作善于体现人物的神韵风貌,把崔氏从原来是一个令人厌嫌的形象演成一个令人同情、性格复杂多变的艺术形象,给人以浓厚的美感享受。同时,在艺术思想和人文内涵上进行了深刻的社会和历史的思考,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艺术体验,让观众找到了时代的共鸣。

  作为年轻一代的昆曲演员,应该忠实继承和弘扬前辈留下的艺术经典,让传统经典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艺术光彩。在剧院的安排下,顾卫英怀着对老师和昆曲艺术的敬畏之情,在遵循昆曲艺术表演规律和特色的前提下,全身心投入到复排工作之中,力求用自己多年积累的舞台艺术经验和个人在唱表方面的潜心研究,为传承昆曲艺术,再塑时代经典付出他们这一代人的努力。

北昆名旦顾卫英成功复排演出传统经典剧目《朱买臣休妻》

北方昆曲剧院供图

  正如顾卫英所说,学演传统经典剧目最重要的是规范严谨的继承。在此次复排中就是亦步亦趋的学演,原汁原味的继承,“把昆曲艺术中最美的、最有价值的精髓要努力传承下去”。此次复排的《朱买臣休妻》共分为逼休、痴梦、泼水三折。没有用豪华的舞美灯光营造氛围,也没有用庞大的乐队造势烘托,用的是最传统的“一桌二椅”的舞台呈现,用最规范的表演手段和最具表现力的唱腔,用心诠释演绎剧中人物,让观众充分感悟到昆曲的意境之美、音韵之美和表演之美。

  在剧中,崔氏之美不是美在华丽的服饰,更不是美在婀娜的身段,而是将昆曲艺术所蕴含的非凡艺术魅力,通过既遵循程式化表演,又运用质朴天成返璞归真的表演手段,塑造了一个鲜活灵动,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艺术人物形象。

  在“逼休”一折中,顾卫英没有把崔氏简单的刻画成一个泼妇或是一个完全薄情寡意的人,而是将崔氏再难以忍耐贫穷的内心矛盾、痛苦和羞惭之情刻画的淋漓尽致,颇令人有同情、怜悯之意。

  在“痴梦”一折中,顾卫英着重表现的是崔氏的内心百感交集和心里过程的几番变化,有震惊、喜悦、悔恨、羞愧和丝丝希望。虽是梦境,但却是人物内心最真实的情感表达。在她内心期盼着朱买臣能不计前嫌,念在夫妻之情能重归于好。剧中的几次“笑”,处理的层次分明,拿捏得恰到好处,催人泪下,扣人心弦。

  在“泼水”一折中,顾卫英没有把崔氏演成一个疯婆子,而是运用眼神和面部表情的变化,辅之委婉流畅的唱腔,把人物内心的悔、痛、愧、情全景呈现,愈发突显了人物的悲剧色彩,尽显凄凉悲戚之情。

  北方昆曲剧院在继承传统,挖掘经典,培养优秀艺术人才的做法方面值得称道。《朱买臣休妻》排演的成功,缘于主创人员挖掘整理传统经典作品的正确艺术理念和创作方式,得益于演员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和对专业的赤诚之心,用心用情用力传承经典,弘扬艺术,为不断提升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作者:李红根,系中国教育电视台社教节目中心主任)

 

文章来源:光明网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