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塘湖镇工作人员演示当地治理监控平台。

刘建平摄(人民图片)

  “多端联动”协同打通接诉即办,“绿色积分打卡”驱动垃圾分类共治,“精细化人口分析”优化群租房治理……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正赋能基层治理,助力提高办事效率,让百姓生活更舒心。

  居民幸福感提升

“处理速度真快,才一会儿工夫,被撞歪的树就被扶正加固了。”家住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的孙阿姨在马塍路上发现一棵被汽车撞歪的梧桐树,热心肠的她随即拿出手机通过“西湖码”线上拍照反映。

这是西湖区用数字化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构筑全域一体化智治的新模式,市民有任何关于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建议,都可扫描“西湖码”寻求回应。在杭州,像“西湖码”这样利用数字化服务基层治理的创新还有很多。依托信息化基础设施,通过数据打通,实现矛盾风险提前研判,城市管理从粗放到精细,从单靠人来管向更加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不断转变。

为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扎实推进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建设,通过海报上栏、传单入户,将平台推广到村、社区,打造群众“指尖上的监督站”。不久前,义安区五松镇居民张女士在小区看到“监督一点通”的宣传单,向平台反映了关于小区感应灯需要修理的诉求。接到投诉后,五松镇纪委及时核实,推动社区对小区感应灯进行仔细检查,及时修理损坏的感应灯。

专家认为,通过数字技术,实现自动化数据采集、可视化指挥调度、便捷化居民服务,提高基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解决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可有效提升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基层工作新路径

基层作为落实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最后一公里”,是实现数字赋能、释放数据价值的重要方向。如何推动数字化改革在基层落地,让数字技术更好服务基层,已成为各地政府落实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

“能自动比对,还能一键填入信息,真是既快又准。”在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黄巷街道惠山社区,负责核查相关人口信息的社工朱慧,感受到了区大数据局开发的社区综合业务平台的便利。朱慧说:“以前核查信息得挨个上门或打电话,再进行人工录入,工作量大、耗时长,还容易出现遗漏、更新不及时等问题。现在数字平台整合了养老、救助、残疾人服务等业务系统,有些数据还可以自动更新。”

四川省宣汉县探索数字化助力基层治理精细化,推出“宣汉清廉乡村”微信公众号,将涉及村(社区)的财务收支、惠民政策、项目建设等信息同步更新到平台上。“公开村集体家底后,村民对村干部信任多了,基层工作更好开展了。”宣汉县马渡关镇烟灯村党支部书记王蓉说。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全面推进城市基层“数字引擎”工程,聚焦社区治理难点和服务群众堵点,建立“网格下单、全员抢单”工作机制,成功建立起“智慧化+网格化”的工作模式,大大提高了基层治理的效率,既为基层干部减负,也激发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

  基层治理上台阶

基层“数”治的范畴不断拓展,已延伸到环境整治、智慧法院、数字党建等方面。比如,浙江省丽水市市区出租车顶灯内安装了车载移动空气监测器,能对市区空气质量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监测。据了解,出租车几乎覆盖了城区机动车道路,可以监测空气质量指数,为丽水市的“绿水青山”提供数字化支持。

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杨建华认为,应将政府数字化转型等项目纳入绩效管理,做好评价和反馈。对基层数字化治理能力的衡量,应该看是否解决了传统治理手段难以有效解决的社会问题特别是社会中的痛点、难点。

除了将基层数字化治理落到实处,让各项治理合法合规也需要关注。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研究员冯奎说,在维护和顾全更广泛的公共利益时,如何通过法律规范以及数字化流程控制更恰当地保护好公民的隐私等权利,也是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专家认为,以基层治理问题意识为导向,以信息化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不断延伸服务群众的“触角”,将有助于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的根基,实现护稳定、促和谐、惠民生等治理目标。(海外网记者 武慧敏)

[ 责编:刘昊 ]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